卸甲不卸甲!屯堡乡音里的退役兵反诈心跳——一名退役大学生的反诈觉醒录
发布日期:2025-08-22 作者: 来源: 点击:
我曾以为,
脱下军装,
战斗就结束了。
可那天,
在安顺天龙古镇的石板巷,
一位白发奶奶,
抹着泪说:
“娃啊,你唱的不是戏,
是我差点被骗走的五千块养老钱……”
那一刻,
六百年的风,
吹过屯堡的墙。
我听见了——
另一种冲锋号。
无声,却震耳欲聋。
一、石头城,六百年
天龙古镇,
是石头垒成的城。
六百年前,
明军南征,屯田戍边。
他们在这里扎下根,
筑寨,种地,守山河。
他们穿屯堡服饰,
讲江淮古语,
代代相传,
不改乡音。
他们跳地戏——
国家级非遗,
面具戴脸,神将附身。
一锣一鼓,
演的是岳飞、关羽、杨家将,
唱的是忠义,守的是家国。
屯堡人说:
“地戏驱邪,锣鼓镇魂。”
这戏,不是演给游客看的,
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
可如今,
一通电话,
就能攻破这六百年的石头城。
二、一通电话,击穿六百年
王奶奶,
儿子在外打工,三年没回。
骗子冒充“孙子”,
哭着说:“奶奶,我出车祸了!快打钱!”
她信了。
揣着存了三年的养老钱,
一步一颤,往镇上跑。
幸被村干部拦下。
她说:“声音太像了……
我还以为,他真出事了。”
她的眼神,
空了。
骗子骗的,
不是钱。
是老人心里,
最后一丝牵挂。
是六百年屯堡,
守不住的孤独。
我们发手册,讲“杀猪盘”。
大爷笑了:
“杀猪?我们屯堡人,
杀了几百年猪,
还能被骗?”
我们愣住了。
不是他们不懂,
是我们太傲慢。
我们带着“知识”,
却忘了——
人心,才是最深的战场。
三、用屯堡的方式,守护屯堡的人
我们放下手册,
走进院坝,
听老人说话。
听他们说儿孙,
说孤单,
说手机字太小。
我们懂了——
反诈,防的不是骗,
是孤独。
骗子用“爱”当刀,
割走钱,也割走心。
那我们怎么办?
用屯堡的方式,
守护屯堡的人!
我们把反诈,
编成顺口溜:
“刷单是钩饵,投资要三思!
冒充公检法,全是假把式!”
我们排演“诈骗剧”,
让村民自己演:
谁是骗子?谁是受害者?
一场戏,骗局全拆穿!
最震撼的,
是我们把地戏,
变成了反诈戏!
锣鼓响,
戴上“关公”面具,
披红袍,执青龙刀,
唱:
“网络交友莫轻信,
嘘寒问暖为骗金!
天上不会掉馅饼,
守住钱袋保太平!”
台下,老人拍腿叫好:
“这关公,比庙里还灵!”
老地戏传承人,
眼含热泪:
“三百年前,
地戏唱将士守边关;
三百年后,
你们唱青年守家园。
一样的鼓,
一样的魂!”
四、我们是“文化翻译官”
我们不是来“教育”村民的。
我们是——
文化翻译官!
把法律条文,
翻译成乡音故事;
把国家反诈APP,
翻译成——
“给手机装个哨兵,
骗子一来,它就吹哨!”
我们教老人用APP,
不说“下载安装”,
只说:“嬢嬢,
让它替您守家门,
像当年寨门放哨一样。”
反诈的最高境界,
是让人感觉不到“被反诈”。
它该像屯堡的墙,
默默守护,
无声无息。
五、退伍兵,我是“精神特种兵”
我是退伍兵。
部队教我:
服从,纪律,执行。
可这次,
我学会了——
共情。
在军营,
我们听命令。
在乡村,
我们要听人心。
我们不是机器。
我们是有温度的兵。
能吃苦,能组织,
更能创新!
我们把反诈,
做成一场文化行动,
一场青年与乡土的对话。
我们是——
精神特种兵!
不穿军装,
但心火未熄!
六、未来:我想做“反诈策展人”
这次经历,
改变了我。
我不想只找一份工作。
我想做——
反诈策展人!
我要办:
反诈艺术节——
用说唱、涂鸦、短剧,
演骗局,揭套路!
我要建:
银发反诈团——
培训老人,
当“反诈情报员”!
我要发起:
非遗反诈联盟——
让地戏、苗绣、侗歌,
都唱反诈,都护平安!
尾声:面具之下,是六百年的守望
演出结束,
我摘下面具。
月光洒在石板上,
像一条银色的河。
老奶奶走来,
轻轻拍我肩:
“娃,下次还来唱不?”
我点头,
喉咙发紧。
那副地戏面具,
不只是驱邪的道具。
它是六百年来,
屯堡人对平安的执念。
今天,
这执念,
戴在了我们这一代青年脸上。
我们不是在表演传统,
我们是在——
续写它!
如果你问我:
“一个大学生,能为反诈做什么?”
我说——
去做觉醒者!
觉醒于傲慢,
觉醒于冰冷,
觉醒于责任!
去做翻译者!
把城市译给乡土,
把安全译给人心,
把青春,
译成守护的力量!
因为——
真正的安全,
不在APP里,
不在宣传册上,
而在人与人之间,
那一份信任,
那一缕温度。
而我们,
就是那座桥。
我是杨智鸿,
一名退役大学生,
一名反诈策展人,
一名寻找新使命的——迷彩青年。
作者 杨智鸿
指导老师 罗志程
一审 陈丽娟
二审 戴明辉
三审 谭永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