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教学科研5

发布日期:2022-06-27    作者:刘睿     来源:     点击: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是学校委托信息工程学院开办的融专业学习、技能训练、比赛辅导、项目研发、科研转化、实习就业、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学生成长平台,也是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和科研育人工作的载体,更是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的重要孵化通道。创新中心由贵州省千层次创新人才袁琳琳副教授牵头组成科研创新师资团队,袁琳琳、刘睿、刘世罗等老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研发和创新创业活动。截至202265日,创新中心指导学生参赛获得各类奖项113项,研发项目26项,发表论文23人次、申请专利216人次,申请软著11人次,孵化企业30家,提供实习就业岗位100人,获得意向融资1000万元,实现产值约2000万元。

论文达人:李晓影、黄文倩团队

她们是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2020年进校后加入创新中心,平时均擅长写作,以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榜样,“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也喜欢独立思考,关注利用互联网+思维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痛点,她们负责创新中心的文案策划和品牌宣传等具体工作,撰写《基于饮用水行业APP应用的思考》发表在20224月国内期刊《科海故事博览》,同时作为团队负责人指导同学发表国内期刊《关于电子产品维修可行性的研究》,目前正在开发写作方面的BBS论坛,筹备贵阳高校写作联盟。她们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类专业英文词汇赛项国赛三等奖、建行杯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职教赛道省赛铜奖、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赛一等奖及校内突出贡献奖、2022年荣获第十六届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国赛三等奖、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技能大赛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赛项校赛二等奖。

专利达人:王东、杨俊团队

他们是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2020年进校后加入创新中心,动手能力强,勇于革新,以伟大的科学家特斯拉为榜样,作为创新中心的技术总监和质检总监,他们带领团队攻克数据可视化大屏、区块链智能合约、传感器底层驱动、智能化网络爬虫填充等技术难关,参与意念排雷蜘蛛的主要设计,产品投入市场用户反映良好,于2022年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意念排雷蜘蛛的机械臂结构》和《一种脑电控制意念排雷蜘蛛脑电采集佩戴装置》,成功申报软件著作权《一种意念排雷蜘蛛的方向控制软件》。他们曾获得202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2021“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机器学习与大数据技术应用赛项三等奖及校内突出贡献奖、2021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2022年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高职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二等奖。

创业达人:冉幕培

他是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2020年进校后加入学院创新中心,以知名电商创始人刘强东为榜样,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懂得感恩,20211123日在创新中心指导下成立贵州趣块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科技及军工产品的研发,研发的科技产品“意念排雷蜘蛛”已投入市场销售,通过技术和服务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3000元。公司创新提出“分行业分渠道”的代理模式,先后与军工行业企业代表即北京辉煌世纪领航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为北京市总代战略协议、科普教育行业企业代表即贵州京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为贵州省总代战略协议、电商平台企业代表即深圳前海欧格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为广东省总代战略协议、电力市政企业代表即陕西聚力政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为陕西省总代战略协议,公司争取三年内获得高新企业,五年内实现集团化运作。他曾获得第十七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三等奖、贵州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专项赛优胜奖、第十六届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云计算赛项校赛一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校赛二等奖、2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云计算赛项省赛三等奖。

创新中心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导、以项目为驱动、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理念,通过还原企业实习就业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为学生创建真实的项目研发场景,帮助学生全面获取企业职业素养。通过几年的积累,创新中心形成了一整套学生自治的运营机制,即管理制度由学生自我拟定、自我解释、自我遵守、自我监督,日常事务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联系、自行验收。创新中心以比赛为任务基础,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信息协同创新中心特长定制赛》测试,全面分析成员的能力、喜好、倾向,为每位学生出具《信息协同创新中心比赛建议报告》和《技能比赛培养计划书》,科学引导学生合理竞赛;创新中心以项目为任务驱动,由学生按照企业真实项目流程开展需求分析、项目筹备、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总结,逐级签订军令状,保障项目高效完成;创新中心以就业为任务目标,合理规划学生就业方向及就业岗位,构建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前置化和批量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学生实习就业即产生价值,为每位学生出具《用人单位评估报告》和《职业能力培养计划书》,对于未得到企业岗位机会学生制定2-6阶段的企业岗位技能培养计划,对于得到企业岗位机会的学生制定2-6阶段的企业薪酬提升培养计划;创新中心以数据为任务评价,毕业可由信息工程学院代章出具《信息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业绩证明书》,内容包括:学习时长、书籍阅读、运动健身、比赛获奖、掌握技能、研发项目等证明信息。

接下来,创新中心将主动协调校内外各单位各部门,为学生成长成才积极争取更多更好的激励政策和支持措施,同时不断整合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和力量,为技能贵州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